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10-09 浏览次数:79
10月8日,我们迎来第28个全国高血压日。高血压作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“隐形杀手”,我国患病人数已超3亿,但多数人仍存在认知盲区与行动误区。在这个特殊日子里,这份超实用防治指南,帮你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,科学守护理想血压。
危险信号与易患人群
-诊断标准: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,非同日三次测量,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,即可诊断为高血压。
-易患人群:有高血压家族史、超重或肥胖(BMI≥24kg/㎡)、每日摄盐超5g、长期过量饮酒、年龄>55岁或更年期女性,均属于高危人群,需重点关注血压变化。
天然降压法
这7个健康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压的基础,坚持就能看到效果:
-减盐: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(约一啤酒瓶盖),用带刻度盐勺控制量,少吃咸菜、酱油、鸡精等含“隐性盐”的食物,可换用低钠富钾盐。
-减重:每减重10kg,血压可下降5~20mmHg,同时控制腰围(男性<90cm,女性<85cm),避免腹部肥胖。
-吃对:多吃蔬菜(每日300~500g)、水果(每日200~350g),增加全谷物、豆类和优质蛋白(如鱼、禽、瘦肉),少碰肥肉、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。
-动起来:每周5~7次中等强度运动,比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,每次30分钟以上,运动时心率控制在(220-年龄)×(60%~70%)更安全。
-戒烟酒:吸烟(包括电子烟)会损伤血管,饮酒会直接升高血压,高血压患者必须戒烟、戒酒,还要远离二手烟。
-稳情绪:长期紧张、焦虑会让血压波动,可通过听音乐、散步、和朋友聊天缓解压力,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。
-睡够觉:成年人每晚需7~9小时睡眠,睡前少刷手机、避免熬夜,睡眠不好会间接影响血压稳定。
血压监测要点
自己测血压比偶尔去医院测更能反映真实情况,关键要做好这3点:
-时间选对:高血压患者早晚各测1次,晨起测在“排尿后、吃早饭前、服降压药前”,晚间测在“睡觉前”;初诊或血压不稳者连续测5~7天,血压稳定后每周至少测1次。
-方法正确:测量前静坐5~10分钟,手臂与心脏保持同一高度,每次测2~3次,间隔1分钟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
-记录跟踪:把每次的测量时间、数值记下来,复诊时带给医生,方便调整治疗方案。
服药关键
很多人觉得“血压不高就可以停药”,这是严重误区:
-必须遵医嘱:高血压是慢性疾病,需长期服药控制,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反弹,增加中风、心梗风险,即使血压稳定,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。
-优先选长效药:尽量选择每天吃1次的长效降压药,能让血压在24小时内保持平稳,避免短效药导致的血压忽高忽低。
高血压防治的核心是“早发现、早干预、长期坚持”。磁县肿瘤医院呼吁:践行健康生活方式,科学监测血压,规范治疗管理,共同迈向“健康体重,理想血压”。
科室地址:肿瘤医院门诊楼三楼
联系电话:0310-2397015